磨盤改成椅子,豬槽改成沙發,廢鐵皮改成大幅掛畫……這些奇思妙想都來自一個85後雲南女孩登舟,因為審美獨特,都是只此一件的孤品。5月,我們在大理跟訪了她三天,「我覺得人不用掙很多錢也可以過得舒服,最重要的東西是愛、溫暖和自由。」
[카테고리:] Life
재미있는 삶, 의미있는 삶, 사람의 삶.
禮拜文房具創辦人 Marco 蔡孟仰 用美感找回生活的溫度
「早期文具好像是個搬不上檯面的話題,現在卻可以是彰顯品味的配件了。」 彎進樂利路小巷,坐落其間的「禮拜文房具」,內斂低調,卻吸引眾多文具迷入內巡禮。從安靜寫字的年代,走向高速喧鬧的社群時代,八年間,依舊保有自己的姿態。 開始這一切的,是Marco和Karen夫妻檔,兩人宛如設計界神鵰俠侶,從品牌視覺設計公司ADC STUDIO、禮拜文房具到琥泊茶苑和ROUND ROUND陶藝複合空間,聯手將個人品味化作台北的街頭風景。 「我們想做的,不只是改變桌上的風景,還要讓美感從細節擴散到整體。」
專訪張信哲:收藏讓我看到一種永恆性
今年10月,一場特殊的展覽在上海震旦博物館開幕,策展人和藏家是同一個人:“情歌王子”張信哲。阿哲今年53歲了,熟識他的人知道他除了唱歌之外,也愛好收藏,至今已經快30年。一條攝製組獨家探訪了阿哲在上海的工作室,他給我們講述了自己收藏背後的故事。
他們分手後親密互拍,比傳統夫妻更恩愛
攝影師劉珂和晃晃都是成都人,兩人於2003年相識,之後相戀、結婚、生子,一起生活、共同創作。2017年,在一起近15年後,他們覺得雙方的關係遇到瓶頸,決定分手,並嘗試通過藝術創作來重新探索兩人關係。他們每天去觀察對方,每天為對方拍一張照片,然後組合在一起。過程中他們發現,一些鮮活的感受重新出現了,感情更好了。
24天拍出兩部電影,直面邊緣女性的愛與性
池韻,1990年生,吉林長春人。 28歲勇奪First影后,今年又在First影展上榮獲最佳編劇。她是演藝圈裡完全的草根,沒有學過專業的編劇,僅憑一腔熱血,勇猛入行,拿影后的片子《美麗》只拍了8天,拿最佳編劇的片子《花這樣紅》拍了16天。今年7月,我們在西寧見到了她,聽她說了說她的孤注一擲。
北京大妞14天改造50㎡胡同房,貼滿鏡子被圍觀
90後北京姑娘劉天萌,留學回國後,將家人在寶鈔胡同留給她的老房子,進行徹底地改造。小院只有57m²,空置了5年,樑柱、大門、管線全都破敗不堪。劉天萌找來建築師申江海一起合作,只用了14天就完成了全部施工。他們把老舊的牆面和地面打掉重做,地面上鋪滿了鏡子。今天,一条帶你來看看萬花筒般的胡同私宅。
我的奶奶:美人、名伶、間諜
梁秀娟,1940年代的大美女,京劇大師尚小雲門下最有名的青衣旦角。她曾利用京劇演員的身份,為國家進行諜報工作,後被日本人關押了四個月。她直到臨終前才將這段經歷告訴給兒女們。如今,她的孫女白莫媞拿出100多年前的家族老照片。
臺灣香學家 劉靜敏
1990年代,劉靜敏在博物館工作時,因爲承辦了一個銅爐的展覽,第一次接觸到香。“我那時覺得太神奇了,怎麽會有爛木頭加上火之後,出來的煙是如此的漂亮,味道又如此的香。”後來,她師從台灣香學大師劉良佑先生,現在已經是這一領域的權威。 經過多年對香學的研究,劉靜敏學會了對氣味不要有太多判斷。其實每一種氣味都會過去,你就靜靜地讓它過去,然後再等下一個氣味的到來。” 劉靜敏認爲大家可以把中國的香當作是文化的一部分,或者是學問的一部分。“並不是說它沒有技巧沒有儀式,而是應該說中國的香文化裏面,講究的不是儀式。那些儀式在中國人的概念裏面,尤其是文人的概念裏面,認爲那是小技,是不值得去誇耀的。我們所謂的‘技、藝、道’,它是有層次的。”간략히
上海市中心的中式雅宅:喝茶、聞香,推開窗一片森林海
周光明和朱彤雲是一對有名的設計師夫婦,他們在上海市中心發現了一處寶藏小區,打開窗就能看到大片森林,他們在2套房內做了書房和茶室,玩石頭、喝茶、品香……朋友們來了都羨慕不已!
中國人最理想的家
董豫贛是北京大學建築研究中心教授,2016年,他為同學老聶在江西德安的鄉下,打造了一座庭園“耳里庭”,山景、水塘、瀑布、大樹、園林自然相融。老聶一家三代人住在這裡,大門從來不鎖,天天都有鄉鄰們來串門。“匯聚了各種傳統藝術的山水庭園,是中國人居住的最高境界。”